埃德蒙·伯克对文明的五大洞见
WSL
埃德蒙·伯克对文明的五条伟大洞见 亚当斯密视他为经济学中相见恨晚的同道中人;阿克顿勋爵称赞他是“革命的先知,至高无上的老师”;思想史家莱基说, “但凡读过他书的人,没有不变聪明的。” 他就是保守主义之父,思想家埃德蒙·伯克。伯克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三大政治思潮之一,保守主义的奠基人;也不仅在于他 的思想是英美在世界大战中胜出的定海神针,奠定了英语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更在于他为人类提供了永恒的政治智慧。
伯克的伟大洞见,总结下来至少有五点:
洞见一,传统是宝贵的。 在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一直流行批判旧制度黑暗的中世纪;而在中国,自五四以来也将旧文化、旧道德、旧习俗视为现代化的障碍。 但伯克认为,传统是经过无数代人试错纠错的宝贵经验,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结晶。因此传统中必然存在着,当代人无法解释的东西。传统提供了一些方便的解决问题的 途径。只有依据传统,人类才能集中精力解决新的问题。所以伯克不断呼吁每个民族的传统都是公共银行和资本,人们应该珍惜、利用传统,而不是砸烂传统。也正因此, 伯克将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机械品。反对推倒重来的全面社会改造。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乃至二十世纪的其他革命,流血不断,却没能建立起新体制, 无不源自人们对“传统”的敌视。
洞见二,不平等是自然的。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平等就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确,以至于当今世界的很多人都把金融家、企业家、资本家视为不平等的始作俑者, 动辄喊打喊杀。伯克却认为人与人在天赋、努力、运气上的不平等恰恰是最自然的,是合乎天理的。绝对平等,不可能存在,也不应该存在。比如音乐家、运动员的天赋不可能与普通人平等 。 伯克并非反对平等,他主张的平等是追求基本权利的平等,比如道德价值的平等,法律权利的平等,但绝不等于把平等这一原则无条件地推广到每个领域。如果打着平等 的名义限制那些更有天赋更努力的人获得成就,这才是真正的不平等。 然而,在今天,以平等之名行伤害之实越发严重了。
洞见三,自由是需要约束的。 自由有多宝贵多重要自不必说,他已经成为现代文明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伯克也非常看重自由,但他理解的自由是一个个具体语境下的自由, 特别是秩序下的自由。政府,军队的纪律与服从,有节制的征税,财产权的稳定,受宗教伦理保障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必须与人们的切实感知相融合,而不是形而上 的空谈。所以伯克说,没有自由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一个自由的政府必须把自由与权威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捏合到一起,这虽然很难,却是必须的。 然而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也是假汝之名。如今各种思潮和运动都喜欢打着自由的旗号挑战伦理道德,殊不知,这既破坏了秩序,也损害了自由。
洞见四,宗教是不可或缺的。 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以来,伴随着理性主义、无神论的传播,这个世界正变得越发世俗,宗教越来越边缘。伯克却认为宗教是不可或缺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文明,宗教都是文化的核心,对他们而言。道德约束来自于彼岸世界,而这样的约束又催生了他们源于内心的道德感。而在西方,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 教权,更为社会引入了一股可靠的制衡力量,避免了西方诞生古代东方世界的专制政治。所以伯克认为人是天生的宗教生物。Creature。宗教是文明社会的基础。人们对 信仰缺少敬畏,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崩溃。法国大革命将宗教打倒,无论是彼岸还是内心的约束都荡然无存,人类丧失了信仰和价值,进而也就丧失了道德感,在鲜血中 蜕变成野兽。 在当下,由于宗教缺位,道德危机层出不穷,伯克的先见更显珍贵。
洞见五,私产是神圣的。 在经济放缓看不到未来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开始沉醉于仇富的阶级叙事,富有成为了一种“原罪”。伯克显然不这么觉得,他认为私人财产神圣 不可侵。只有让财富集中在最能创造财富的人手中,社会的蛋糕才会做大。哪怕不考虑效率,只考虑公正,放任国家抢劫富有者,明天国家就可能抢劫其他人,穷人还是 最大的受害者。所以伯克不但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同时还建议让大的财产持有者参与重要决策,因为创造和保有财富本身就是一个人能力的最好体现,这让他们可以 成为国家这艘船的压舱石。 财产权必须得到保护,这不仅是保守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更是现代文明必须扞卫的基石。
埃德蒙伯克对文明的贡献远不止五个。他是深入参与国家决策的政治家,他对政治复杂性的感知也是思想家中少见的。他的洞见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可行性。 所以说,读懂伯克就懂了保守主义思想,也就读懂了现代文明社会秩序的一般原理。